先锋营 发表于 2016-3-10 15:33

养气与炼神

什么是“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对此有很多误解。对“气宜鼓荡”,有人认为就是鼓肚子,我认为这是片面的。这个“鼓荡”,我认为是内在的鼓荡,是内盈而不外溢,也就是内气充盈,运气和畅。所以,“气宜鼓荡”就是内气充盈和畅的意思。这里,太极拳吸收了中医的气血论。气血论主要讲涵养人的元气,练正气,练内气,认为气血和畅,百病不生。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血液循环、经络循环顺畅,人体免疫力增强,就能健康长寿。


      “神宜内敛”主要讲的是神不要涣散,要聚集专注。练拳时,要沉着沉静,从容安逸。拳论说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可以说是对“神宜内敛”的解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聚精会神地打拳。“神宜内敛”还包含了练拳时不张扬、含蓄的意思。这是太极拳的特点,与其他拳种相比,比如南拳、长拳,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还讲了“气”和“神”的关系,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气”不仅仅指呼吸之气,还指内气、真气。气和神二者相关联,练拳到了高级程度,就能够意气相合,敛神于丹,达到气顺神聚。



      做到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就能够健康长寿。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内气鼓荡充盈,血脉畅通,人体的免疫力和各方面机能就会提高;同时,神意汇聚于丹田,有利于“腹脑”机能的发挥。“腹脑”在医学上称为“腹腔神经丛”,在人还没有直立行走时,“腹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人直立行走,大脑旳功能增强了,“腹脑”的功能降低了,但是它还有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作用。所以,为了健身,我们除了练好大脑外,还要练好“腹脑”。太极拳讲究“气沉丹田”,就是对“腹脑”的锻炼。太极拳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重要的是,它是大脑皮层的体操,是神意为主帅,结合内气运行的生命运动。

王者之道 发表于 2019-2-18 22:13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气与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