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混乱的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里混乱的逻辑——莫亚莫亚
这些年,主流媒体一再宣扬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什么弘扬传统文化这类口号不绝于耳,国学也成了一股热潮,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类所谓传统“启蒙”读物,有的社区甚至以墙报的形式宣传二十四孝。我相信很多家长自己本身都没有通读过以上这些读物。
反正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窝蜂的追随。
中国传统文化有那么优秀么?
今天我只说一个问题,就是:逻辑。其他我懒得说,因为懒得花时间。
为何说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逻辑,甚至是自相矛盾、强词夺理?
那下面我随便举例:
A,1,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温饱(饱暖)思淫欲。
两句话一起看,请问,一个人到底是:仓禀实、衣食足后知礼节、知荣辱;还是温饱足之后思淫欲??
B,1,情义值千金;
2,钱财如粪土。
两句话一起看,从逻辑推导得出结论:情谊=粪土。
C,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2,忠臣不事二主。
两句话一起看,请问:择主而事是不是忠臣,如果连忠臣都不算,那又何来贤臣呢?
D,1,好马不吃回头草;
2,浪子回头金不换!
请问:回头是对还是不对?
E,1,宰相肚里能撑船,让人三尺又何妨;
2,有仇不报非君子!
请问:难道肚里能撑船的宰相反倒不是君子?
F,1,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
2,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请问:到底怎样才是大丈夫?
……
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搜索吧。
看完这些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谚语、俗语,我终于明白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就是:哪个对自己有利,就挑哪个说。怎么说都占理。
如:关羽不投降曹操,就会说:忠臣不事二主。而马超投降刘备,就说:贤臣择主而事。
这些就是中国人道德里的双重标准,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感到有何不妥。
也让我明白困扰我多年的一件事:很多中国人可以一边骂着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边想方设法的往那里跑。一边说爱祖国,一边在西方国家享受着那边的社会福利。这些话在他们的口中是如此的顺理成章、理直气壮。
最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个字总结:呸!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民族文化有善有恶,有是有非,哲学的辩证性包括马克思的相对论才能解释这个世界,有人说“嘴是两层皮"关键在于表达者采用何种论据,否者也就没有“诡辩者”之说,世界本就是矛盾的!楼主有点小愤啊,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呢,看淡点吧,能接受做个中庸的人也不是坏事,祝你开心! 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分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