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6782|回复: 116

落袋:颠覆技术,全歼空头!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K线图像一张写意山水画,千壑纵横。过去,很清晰。但身在此山中的时候,常常难以名状。
  
     去年八月,3478点成为众口一词的山腰时,落袋预言3478是下山的起点,由此运行9个月的调整,9个月内,大盘不具备创新高能力。如今9个月的调整已经实现,大盘走出了完整的五浪下跌。已经过去一大半的六月,让很多人云里雾里,后市如何演绎?

     
如果我们用大周期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观察大盘的运行。

     
浪形分析:

根据波浪理论第一浪下跌和第五浪下跌比较相似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对比:

     1。速度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此次第一浪的急跌和第五浪急跌十分雷同。

     2。结构观察:第一浪下跌曾在跌至2761点(下跌700点)后反弹,此后再度转跌,跌破2761点,创出2639点低点——下跌839点后止跌。第五浪同样下跌700点后,于2481点止跌反弹。会不会再度走出和一浪下跌相似的走势--反弹后再创新低?

     3。空间考虑:一浪下跌达839点。根据波浪理论,一浪下跌与五浪下跌幅度相似,那么大盘的低点应在:3181-839=2342点。

     
黄金分割:

     之前已经给读者介绍过这种浅显的计算方法,我们同样可以导入数据换算一下:

     3478点-(3478点-1664点)*0.618=2357点

     大周期结论:从技术上考虑,不管套用何种公式,大盘都尚未见底,理论上要跌破2400点。

     
如果我们用小周期分析,应用市场最常见的几种分析法:1。空仓留现的理由:目前处于颈线之下(尚未突破),且2600点屡次触及而不过,目前位置空仓是明智的选择。

     2。逢高出局的理由:前期双头位于2680点,大盘若反弹至该区域(如2650-2680点),逢高派发。

     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宏观政策不确定,看空者极度看空,看多者也忐忑不安,持股心态极不稳定。

     在技术派由前期狂热到目前悲观的大变身面前,落袋反而比较积极:不管先向下杀破2400点,还是直接向上,目标都是2900点!落袋的结论由何而来,将在下篇给予解惑!




127668160021773.jpg
127668173339177.jpg
发表于 2010-6-1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啥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在此山中的时候,常常难以名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急切盼涨,再不涨,要死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15 12:24 , Processed in 0.104417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