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224|回复: 9

夏流烟:《道德经》新解:第三章——治国的相对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天来讲第三章。昨天我们讲的第二章,其实是讲了每个人自己如何【不折腾】的问题。而第三章的内容,则上升到整个社会要如何不折腾。这一章的断句,经过老夏仔细研究,不存在问题。原来的传统断句就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有关这一章,是老子最为后人诟病的一章。在现当代【有所作为】的思想语境下,似乎老子的这一章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因为老子在这一章提出的【无为】,总让人觉得有得过且过的意思,也让人把中国政治中愚民政策的源头,扯到了老子这里。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楚,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正如越来越多研究《道德经》的人所指出的,老子的【无为】,正是为了【无不为】。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一句,就让现代人不可接受。不仅是现代人,所有中国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绝大部分都不能接受。西方人就更加不用说了。儒家讲究【见贤思齐】,看到人家好的东西,就千方百计要学到自己这里。而老子却让人【不尚贤】,这显然跟传统的道德观是格格不入的。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老子反对的是【尚贤】,而不是提倡【不贤】。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章,老子提出了道德相对论。而这个道德相对论的基础,是【道非常】的哲学观。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道德是实践的运动的,僵死的道德必然阻碍人类社会的前进。而人类【尚贤】也就是【道德崇拜】的态度,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让道德固化僵死,从而让人类的错误越积越多,而距离道越来越远。
正因为人们在欲望、利益、立场的影响之下,固化了道德,所以不同的道德之间,才会有纷争。道德纷争,归根结底,是一种欲望、利益、立场的纷争。而【尚贤】亦即【道德崇拜】,加剧了这种纷争。老子认为只要去掉道德崇拜的错误做法,承认道德的实践性和运动性,人们就会正常对待道德了,而不会像“当前”一样产生激烈的纷争。
所以《道德经》是人类最早向教条主义宣战的哲学著作和道德著作。让道德回归到哲学的路上,而不仅仅是僵死的礼教条文。这个思想的产生,有礼教跟上古道德之间冲突的现实性,也有上古道德自身哲学内涵的充分性。由此而催生的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的哲学,也相对领先于西方的道德文化。百家争鸣,诡辩只是末流。相对于古希腊大量诡辩,而苏格拉底还被用石头打死相比,儒道墨法各家,最为显赫的学派,都不同程度打破了周公礼教的藩篱。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这一点,相信我们现在理解起来就非常深刻了。正是因为房价的暴涨,带动了国人对财富的追求。欲望过度膨胀,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财富的追逐,影响到社会其他方面的正常维护和重新建构。尤其是人文生产的人才大量流失,同时网络的诞生又日益让人文生产的价值边缘化,生产日益难以为继。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去被动地坑蒙拐骗。负能量一时间甚嚣尘上。
用这一点来分析国际形势,也是很有启发性的。金融帝国主义之所以诞生,就源于金融资产阶级认识到,可以利用人们对【难得之货】的期待,引导全人类的欲望膨胀。由此全人类在欲望追逐的过程中,必然陷入金融资产阶级设下的陷阱,从而被金融资产阶级剪羊毛。而金融资产阶级之所以要如此做,也是获取财富。【难得之货】,必然让人类的欲望膨胀,而欲望膨胀之后,又必然让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不过中国人的现代智慧,又反向利用了这个道德规律。先让欲望的闸门打开,再重新对欲望进行规划,这是一个好的实践。正如老子在第一章讲到的,【常无欲】和【常有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切的人类文明,都是为人类的欲望服务的。如果只有常无欲而没有常有欲,则任何文明成果,就失去了其意义。欲望是个潘朵拉的盒子,但是如果欲望的规划能够跟上去,我们又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一句,我们在上面其实已经讲到了。正是世纪之交的“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儿子”【五子登科】的文化观,催生了中国人的财富大追求。然后在部分人这个追求得到完全满足之后,又在质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逐。房子分一二三线,票子要挣得更多,车子也越卖越贵,陈世美层出不穷,二奶小姐满大街,孩子要上贵族学校。这种欲望膨胀,虽然拉动了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功不可没,却只能带来暂时的繁荣。长远来说,是不能为继的。
所以中国的内需经济,日益向大众化倾斜。质量可以高要求,排场化却受到了整个文化环境的穷追猛打。这是在中国这种相对独特的制度中才能产生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平民才能拥有大量上网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才能更加显著,道德的诉求也才能引起更多的共鸣。尽管媒体日益在进行错误的导向,但百姓却日益将正能量注入其中,终究让负能量越来越不能动弹。儒家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当前的中国人,既患寡也患不均。大家在患不均的前提下,尽量提升生活质量。当贵族消费变成了全民消费,欲望的消极作用也就得到减轻了。
但欲望膨胀的副作用依然存在。民众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继续像从前一样,一窝蜂加入坑蒙拐骗的大合唱,那么我们的未来,必然跟美国一样,只能依靠做强盗才能生存。但无论工业农业,实际上最终在全人类范围内,都必须依赖自力更生,单单靠做强盗是没有出路的。金融的追逐,到最后必然是废纸一张。只有拥有了工农业作为支撑的金融,才能使【民心不乱】,从而让人类经济走在平稳发展日新月异的道路上。
所以这依然是一个【常无欲】和【常有欲】的问题。常有欲才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常无欲才能保证发展不偏离方向。不要赚钱就赚得晕头转向,必须时刻坐下来,重新考虑我们此前的各种行为,从而去掉自己的浮躁,找回自己的良心,让财富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财富牵着鼻子走。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批判圣人,但并非完全否定。第三章的【圣人】就是老子赞颂的对象。虚其心就是把心放空,实其腹就是把肚子吃饱,弱其志是让欲望放低,强其骨是让筋骨强壮。
今天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格言:“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虚其心】跟这里【虚心】,意思大致相同。【心】代表着人类智慧,【智慧崇拜】是【道德崇拜】的前提,道德崇拜之所以可怕,起因就在于智慧崇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非常聪明,看别人都不行,认为别人蠢得不得了。结果就是过于放大自己的理性,跟道渐行渐远。而圣人之治,以更加强大的智慧,使百姓信服,同时也让其他的智者信服。中国人崇拜圣人,喜欢跟着圣人走,虽然表面上看思想不独立,实际上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现在很多人骂中国人奴性,这实际上是指鹿为马。所谓奴性,是不分青红皂白,匍匐在人家脚下。而真实的中国人,是看准了圣人才跟着他的脚步走。没看准的,绝不盲从。相反,那些骂奴性的,倒反是匍匐在西方文明脚下,他们才是真正有奴性,从早到黑做着亡国奴的梦,幻想着鬼子进村,汉奸就可以高人一等。
中国人既没有奴性,甚至连圣人崇拜也没有。圣人崇拜,从头到尾,都是知识分子的事情,而跟老百姓的选择无关。老百姓只是愿意被圣人带着走,而且只有在圣人做的事情说得过去的情况下。一旦圣人做得太离谱,照样会被老百姓轰下台。所以老子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也是圣人政治,而不是西方人一厢情愿所认为的“民主自由”的政治。
圣人要让国家治理好,首先就要让老百姓【虚心】。因为老百姓一虚心,就会天天进步,而不是因为骄傲而落后。所以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让全世界感到害怕,就是因为即使在目前欲望膨胀的情况下,老百姓还能够虚心,还能够进步。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除非有另外一个国家,比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更加虚心。
【虚其心】之后,还要【实其腹】。实其腹可以是实指,也就是让肚子吃饱,让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但更加重要还是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认识方式的接收。也就是说,老百姓的肚子里要有货。不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信息,而是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当人人都拥有先进的CPU,这就不单单是内存和硬盘可以比拟的了。

弱其志

不是让老百姓不要有远大的志向,而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目标。每个老百姓可以通过人人养猪,在一年的时间之内,达到人人有肉吃。但在猪还没有养的时候,就不要强求自己可以吃肉了。否则就只能去抢,去偷。
现在很多批评国家的声音,不切实际的目标非常多。只要是超过了正常承受力的目标,他们都喜欢拿来说事。当然,并不是说国家就没有问题。贪官污吏那么多,没有问题才怪。但很多指责,其实是把国家当作万能机器了。上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让国家马上解决,这就是强求了。炒股就必须赚钱,赚不了或者赔了就怪国家,这就是欲望过于膨胀了。国家制定的股市制度,是针对每个人的,所有人在股市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国家也履行了事先告知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铤而走险,赔了钱能够怪国家么?

强其骨

让老百姓强壮、强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国家的责任,是培养你打鱼的能力,然后给你一个好鱼塘。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怪国家不给你鱼吃,这当然怪不了国家。从前老夏在深圳的时候,大家都说深圳满地黄金,但老夏没有赚到钱。但老夏从没有怨过国家。因为老夏有老夏的追求,老夏的目标不是在深圳赚钱。如果老夏愿意在深圳赚钱,就能赚到。当然,深圳的满地黄金,当时的分配也存在一定问题,但那不是国家的问题,而是深圳的结构性问题。
老百姓要强壮、强大,一是身体状况的强壮、强大。生命和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其次是做事情的强壮、强大。给你一堆钱,你要有能力装进自己的口袋。如果把钱扔到你面前,你都装不进去,那就怪不了别人。更加重要还要有精神的强大、强壮。精神,一是要有精神承受力,要拿得起、放得下。进了赌场,就要愿赌服输。敢于冒险,就要勇于承受失败。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活人。
只有读了《道德经》第三章,我们才能明白现在的中国有多强大。老百姓很虚心,肚子能够吃饱,善于动脑筋、想问题,勤学习,还能互帮互助,欲望虽然膨胀,却没有无边无际,非常实际,实践能力也非常强,往往做出让外国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摸爬滚打,永不言败。这样的老百姓,别说被组织起来,就是单打独斗,也是一个顶一万个。假以时日,地球上绝大多数老板,估计都是中国人。地球上绝大多数财富,估计都会到中国人口袋里。所以奥巴马说,一个崛起的中国是恐怖的。其实我也感到恐怖。
最关键的问题,政府还要彻底解决扶贫的问题。中国人的贫穷是外国人的唯一朋友。因为这会拖累中国的竞争力。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似乎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的财富往往不靠谱。但既然中国人认识到这个规律,也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得到重视。事实上全世界的富人,如果不依靠资本垄断,都逃不出这个规律。富不过三代,并不意味着贫穷。所以扶贫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中国要在2020年彻底解决扶贫问题,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首先说说,《道德经》的确有有关修炼的内容,但不是在第三章。第三章说得是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从头到尾,说得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圣人、民与智者斗智斗勇,到最后这四句达到了高潮。

常使民无知无欲

我们常常把这几个字往愚民政策头上靠,再加上对前面十二个字理解不对,所以自然会出现偏差。毕竟《道德经》是同时讲“常无欲”和“常有欲”的,如果只是让民“无欲”,甚至“无知”,就离开老子的思想太远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就算圣人真的按照那种错误的理解,试图让“民”不但“无知”而且“无欲”,那肯定是徒然的。因为民都是人,是人就有欲望,这第一条就逃不掉。欲望是压制不了的,距离西周末年国人暴动不远的老子,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还有“知”的问题,老子认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读书跟不读书的区别,也就是能不能阅读到更多古人的原始资料而已。而且很多古人的书显然还起到了反作用。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是老子在《道德经》后面要提到的道理。有了这一条,让民“无知”,显然也是达不到的。
那么老子为什么还认为圣人可以让“民无知无欲”呢?其实这一句是跟后面一句相联系的。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后人想当然以为“智者”跟“民”是一回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一直延续到今天,知识分子总是想尽办法代表人民,结果当然是永远代表不了。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的距离,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从古就有的。所以在老子眼里,“智者”跟“民”是对立的。“智者”试图利用“民”的欲望和小聪明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圣人对此是深恶痛绝的。
所以圣人的职责是保护人民,而不是谄媚人民。谄媚人民是智者干的事情,就好像现在西方的教育,以小孩为大,大人不能动手打小孩,这就是谄媚小孩这种人民。因为大人知道精英们要忽悠小孩,总是要阻止小孩被忽悠。而精英为了保障自己的忽悠能够到位,就必须限制大人的阻止权。
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欲望,大人知道跑到路上会被车撞,小孩只知道路上好玩。如果按照西方的教育观,那就是任由小孩子到处跑。而大人则希望能够让小孩子不要跑去被车撞。当然,西方的家庭教育也不是那么不堪,至少小孩子被撞死的新闻不是那么多,就说明大人对于小孩子的管理权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但这只是有关小孩子生命的部分,其他方面的内容,精英文化的话语权就更大了。
而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过度欲望的问题,不仅是小孩子才有,大人也有,而且往往比小孩子还严重。西方的民主制度,提倡政客的忽悠,而老百姓只能投票。等到政客当政,做出的任何事情,就成了“公权力”,不关老百姓任何事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智者”政治,亦即精英政治。
更加重要的是,西方的精英文化,长期把持了西方的教育,老百姓从小就被精英文化洗脑,长大了也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西方人只有独立经济,而独立思考的人少之又少。之所以独立思考的人少,也就坏在“独立经济”上面,人人各安天命,要想活着,除非有个李刚这样的爸爸,就必须努力赚钱,要不然下顿饭都不知道在哪里,又如何去思考问题呢?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三章,很早就注意到了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的对立。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文化一定要向大众文化倾斜,要教育老百姓敢于对精英控制的知识体系说不,同时要克服自己的贪念,不被精英所欺骗。“无知”,就是跟精英文化保持距离,就是“道非常”。“无欲”,就是跟贪念保持距离,就是规划欲望。老子的理想社会,两千年后,才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得到实现,那就是当今社会。
网络沟通了政府和人民,精英想要利用自己上下其手的地位,对和老百姓进行双重欺骗,代价就变得越来越大。而且每一次欺骗,都会被抓住痛脚。然后下一次再要骗人的时候,就很难奏效了。就算侥幸再次奏效,也会继续被人看穿。所以只有这种社会,“智者”才不能为所欲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就是不折腾。不让“智者”们出来折腾。始终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智者说得天花乱坠,只要伤害到了人民,就否掉。
现在对《道德经》第三章做一个小结。这一章的内容,是有关如何治理国家的。第一章是哲学出发点。第二章是个人修行方面的道德、哲学、实践的相对论。这一章则是治国的道德、哲学、实践的相对论。
发表于 2016-8-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7 13:51 , Processed in 0.147969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