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385|回复: 4

一味坚强,是种残忍的教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
曾看到两个“坚强”的新闻,让我出离愤怒。
一个是一位优秀教师,为了救学生被车撞死了。
记者采访了她的儿子:
你母亲死了,你怎么没哭啊?
“因为我母亲生前经常教导我做个坚强的人,
我一定要坚强,做生活的强者,
让母亲九泉下放心。”
评论员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坚强的孩子!
另一个是傅彪的孩子,
傅彪患肝癌死了,记者同样采访了他,
问出了类似的话:
“我父亲死了,但是我一滴眼泪没掉,
因为我父亲生前经常教导我做个坚强快乐的人,
我一定要坚强,让爸爸放心。”
评论员同样给予了表扬和赞许:
你父亲会为你的坚强而骄傲的!
有人说:最伟大的教育是让人变得柔软。
可我们打小接受的坚强教育,
却是给柔软的心围上一层厚厚的墙。
于是就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难过的时候,忍忍就过去了。”
“想哭的时候,努力笑一笑就好了。”
“这点小事不值得掉眼泪,你是最坚强的。”
“你哭起来很丑,要笑。”
有人问一个坚强的大侠,
江湖生涯,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大侠说:“这世界,再没有能让我哭的事了”,
“那让你最悲伤的事呢?”
大侠沉默了一会,
重复了上句话:
“这世界,再没有能让我哭的事了。”




02
作家韩大茄《你不必按照别人的经验去生活》讲述的一个细节,读来让我心有戚戚:
每次去亲戚家的路上,妈妈都一再叮咛:
要做个乖孩子,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所以每次别人给我东西,我都习惯性地抬手拒绝。
通常都是妈妈在一旁和别人客套半天,
示意我可以接受的时候,我才敢接。
有时候别人给的好处太大,
妈妈跟别人客套了许久,就是不说可不可以接。
于是我就打死也不要。
结果回来,妈妈不夸我乖也就罢了,还说我蠢。
…………
韩大茄感叹:“所以我习惯了拒绝别人的好意,
别人的好意还没说完,
我就在心里盘算该怎么拒绝了。”
这说的是不是也是我们?
人生而脆弱,婴儿时期的我们,
都是光明正大袒露自己的脆弱:
饿了就哭,走累了就要抱抱,
连睡觉都会是一种投降睡。
长大,我们学会了隐藏、伪装自己的脆弱。
当面对别人的好意、关心,
渐渐下意识地给出这样的答案。
“就那样呀。”
“我很好呀。”
我们把这种行为谓之坚强。
“很多人都克制自己不愿启齿请人帮忙,
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弱小。”
马克斯在《硬球》中说。
时代有时如此残酷,
竟然不允许人有脆弱的权利与时间。




03
来看一个造句题,小学生的题。
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李姐姐瘫痪了
(2)李姐姐坚强地学习
(3)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受过多年“坚强”教育的成年人都不难得出——
李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坚强地学习,
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孩子写:
虽然李姐姐坚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
可她还是瘫痪了。
后来,发现更猛的孩子写道:
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
她那么坚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李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坚强地学习,
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
李姐姐是那么坚强地学习,
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
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学会了针灸,
又在坚强地学习瘫痪。
亮点总在最后:
李姐姐通过坚强的学习,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
结果照着一本外文版针灸书把自己扎瘫痪了!
孩子的眼中,往往是更真实的世界,
一味让人坚强,有可能是种残忍的教养。




04
“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相信弱者”,
你是否曾用这句话宣告自己的坚强?
一定要坚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坚强成为了一种文化与高级追求,
渗透到了很多人的骨髓里。
于是我们坚强了,却变得冷漠了,
于是我们独立了,却没有方向了。
2016年9月,乔任梁因抑郁自杀后,
人们熟悉了一个词:微笑抑郁,
才发现现代人染上了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看起来很正常,
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
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
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
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
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这种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坚强症候群:
指的是从小染上“坚强”这株毒菌,
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聚集现象。
以往,这个词多用来形容男性,
现也渐渐蔓延到女性身上。
他们或是漠视身体发出的不健康信号,
或是从来绝口不提自己的喜怒哀乐,
尽管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谈论自己的理想、工作、嗜好。
总而言之,他们努力避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直到一天,无意看到了美国小说家MadeleineL’Engle的一段话: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
我们就不再脆弱,
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心中一震,醍醐灌顶——
我们一直误会了脆弱。
佯装别人眼中坚强的模样,
我们也就放弃了正视自身脆弱的机会,
拒绝了放肆地哭,
我们也拒绝了肆意地笑。




05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生化学家佛瑞,
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召唤了一批志愿者,
先放了一部情感电影给他们看,
如果被感动得哭了,
就将泪水滴进试管。
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也收集进试管内。
这项有趣的实验,结果显示,
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份大不相同。
在“情绪眼泪”中,蕴含着一种儿茶酚胺,
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
儿茶酚胺是一种大脑在情绪压力下会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塞。
可见,能哭,有时也是一种能力。
古代罗马著名角斗士马提诺斯就是一个爱哭的家伙,在严酷的训练、惨烈的比赛间隙,
马提诺斯都会在自己的房间内号啕大哭,
古罗马人戏称马提诺斯的角斗士王者之冠是“哭出来的”,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著名的角斗士。
“痛哭”只是被他用来化解自己的心理负面情绪,
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堆积,影响训练和比赛。
换句话说,适时的哭泣重启了人们的情绪开关,
一味坚强,负面情绪积累过多,必然“过刚易折”。
如果哭一次不够,那就哭两次。




06
诺姆曾经在以色列问一名反恐部队指挥官:
你是从哪里找来那些用于反恐任务的恶狗的?
问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
在街上流浪的野狗既然能在“狗咬狗”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一定能成为优良的反恐犬。
这个思路是不是很像我们接受过的坚强教育:
逆境让人坚强,坚强让人成长。
因而人们掩饰自己的脆弱,
哪怕是强撑坚强,
人为给自己制造出一人独行的逆境。
但是,教官的回答恰好相反:
流浪狗是最没用的,
因为它们的行为莫测,很难训练成才。
只有那些受到良好照顾,得到关爱,
生命有保障的狗,才适合训练成反恐犬。
诺姆认为人也是如此:没必要故作坚强,
摆出一副坚强的姿态,
大方主动接受关爱和照顾,
才能让你强壮,让你更好地迎接日后的艰辛。
有人强撑坚强,终成无谓;
有人放下伪装,终成无畏。
因而,我们须明白: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能力需要学习,
一个是坚强独立的能力,
一个是接纳自己脆弱的能力。

发表于 2017-5-24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14 13:45 , Processed in 0.129862 second(s), Total 13, Slave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