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31|回复: 4

蒋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可能会提高银行信用占比,这可能会提高宏观杠杆率和降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有观点认为中国储蓄率较高,依靠持续的投资可以维持GDP增速平稳,避免出现日本这样的流动性陷阱。下文重点分析两者的区别,M1和M2货币流通速度不同点主要在于M1与消费关系较为密切(图表19),而M2与固定投资关系较为密切(图表20)。相对来说,中国M2的协整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这是得益于公共部门的逆势扩张,投资仍能拉动经济增长,这一点与日本有所不同。

  但如果这种投资是低效的——则可能无法阻止宏观杠杆率的上升,M2的货币流通速度还是会持续下降,可能会导致利率快速下降,并触发零利率,进而造成M1货币流通速度快速下降,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日本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2024年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继续上升6.8个百分点,至294.8%。这与M2/名义GDP的走势一致,反映出目前的M2货币供应量增速依然快于名义GDP增速,宏观杠杆率仍在上升。

  我们在2023年2月发表的《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中比较过M2的货币流通速度(名义GDP/M2),与26年前的日本可以部分对比。但这里的日本M2与中国的M2指标不可直接对比,世界银行按照统一口径统计的日本指标是(M2+CD等)。鉴于数据的可得性限制,我们发现日本M2同比与宽口径货币供应量增速较为一致,因此认为日本M2增速与中国M2增速也可以类比(如图表24)。

  由于M2的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杠杆率(M2/名义GDP)互为倒数,两个指标可以看作是硬币的两面。这就可以总结为“货币流通速度-宏观杠杆率-自然利率”之间具有相同的逻辑内涵,也可以理解为正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宏观杠杆率的上升),造成潜在经济增速背离了原有的轨道。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中我们也论证了,M2货币流通速度受储蓄率和融资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民储蓄率和银行信用占比的上升都可能带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目前我国投融资体制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可能会提高银行信用占比,这可能会提高宏观杠杆率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M2流通速度的下降可能会带来利率的下降,而当存款利率下降至一定水平后,会触发流动性陷阱,造成M1流通速度的快速下降,这有可能会引起低通胀。
  总结来看,对于当前经济,没有大力的投资拉动会不利于短期GDP的稳定;但如果“大水漫灌”的投资,货币流通速度则可能下降更快,这可能会导致未来低通胀风险逐渐变大。因此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稳住居民的储蓄意愿,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止住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或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中国进入长期低通胀。要想保障存款利率不降至零,防止出现流动性陷阱,我们认为,应该持续积极财政刺激或深化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蒋飞
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

发表于 2024-5-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信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21 19:39 , Processed in 0.085934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