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520|回复: 16

短期谨慎做多密切跟踪趋势信号 晓雨闻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市场对五年规划中解读出注册制的推出可能晚于预期、战略新兴板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从市场筹码的供给上看是利空因素小于预期;近期美国也没有加息,人民币近期大幅度波动的预期减少,也使得对外储的减少的预期下降;各地为了去库存鼓励购房使得其上游物资价格迅猛弹升。这些都对近期的股市反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这应该是市场对利淡因素弱于预期的反映,而不是翻转信号。
   从市场的层面上看,场内融资余额已经有了很大的下降,因此在市场下调的过程中,投资者对于融资盘连锁爆仓的担心下降了,在股价出现较大的下跌之后短线资金敢于抄反弹,这也为市场的趋于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年初两次熔断式的大幅度杀跌使得很多筹码高位套牢,因此在低位能够活跃的筹码暂时不多,我们常常能看到围绕2800点附近波动的时候虽然成交量很小,买盘不济,但是抛盘也很小并且不是很主动。从技术面看,两次熔断的长阴线实际上相当于两个巨大的跳空缺口,要使股市推进到缺口之上需要极大的交易量,特别是不能在缺口附近出现滞涨现象,否则反弹夭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目前的市场并非一点风险都没有,几百家基金接近清盘线,市场涨的时候安全,而一旦反弹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急跌,不排除有较大的融资盘和面临清盘的基金主动抛售的可能性,并且一些融资盘和面临清盘线的基金的抛售打压股价、造成更多的基金接近清盘线。
   去年6月牛市顶峰以来下降三角形越来越接近顶端,我们把去年6月份5178点下跌至2850点看做下跌的A浪、从2850点反弹到去年底的3685点看做B浪,之后从3685点下跌到2638点可能是完整的C浪、也有可能仅仅是C浪的第一子浪。我们先假设从3685点下跌到2638点是C浪的第一子浪,那么之后的反弹就是C浪的第二子浪;如果要从技术面上否定目前是C浪的第二浪,那么就要求目前的上攻行情以较快的速度攻克B浪的高点3685点以上,如果仅仅是依靠近期的利空不及预期以及场内力量,很难做到,如果有极强的超预期的利好和场外资金进场,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而如果目前的上攻行情是C浪的第二子浪,那么之后将可能是C浪的主跌浪即第三子浪。所以近期反弹行情投资者是否参与以及以多大的仓位参与应以个人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快进快出为主,一旦出现高位滞涨等迹象则应警惕未来有可能的C浪第三子浪。
   操作上短期谨慎做多为主,同时密切注意趋势信号。


发表于 2016-3-2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谨慎做多密切跟踪趋势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高手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高手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7 03:04 , Processed in 0.095267 second(s), Total 13, Slave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