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345|回复: 4

 桂浩明:险资举牌热退潮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段时间来保险公司携巨资进入股市,不断举牌上市公司的局面,最近戛然而止。先是证监会官员提到险资不能拿来历不明的钱到股市上来搞“杠杆收购”,后来保险监管部门干脆暂停了一家保险公司发行万能险,不久又暂停了另一家保险公司参与股票买卖。再接着是一家保险公司直言,因为其购买某上市公司股票受到了市场的“过度关注”,因此决定不再买入该公司股票,相反还将择机卖出。其后,保监会举行专门会议,对险资入市问题作出全面规范,并且开始收紧相关政策。这些信息令原本轰轰烈烈的险资举牌行情骤然降温。

  在这里,值得探讨的倒并非是某个保险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实体经济企业与保险资金的对抗究竟谁对谁错,因为这些毕竟都过于微观,只是涉及具体的公司和案例。尽管它们也很重要,能够对人们研究险资入市提供详尽的资料。但是我们还是想谈谈保险资金入市由热转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它又说明了什么。

  险资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出现了保险公司大量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的事情,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宝能系对万科的举牌。当时万科进行了激烈的对抗,而让公司股票停牌,则成为其中的一道杀手锏。此举也令当时的险资举牌操作陷入低潮。

  大半年以后,在今年的9月份,险资又卷土重来,这次它们的势头更猛,目标也更多,并且从去年主攻房地产股票变为主攻绩优蓝筹股。这下对市场的冲击就大了,像格力、南玻这样的优势龙头企业,自然不甘心让金融资本染指并操控,社会上也出现了反对金融资本干预实体经济,搞坏“中国制造”的声音。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前一直对险资举牌不作明确表态的监管部门,开始出手干预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反对过度金融化,对于借杠杆控股上市公司,进而淡化主业去搞资本运作的行为,则是坚决反对。

  显然,这样的态度是值得重视的。保险资金作为一种巨大的投资力量,在资本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是天经地义的。在海外,保险公司往往是股市长线资金的提供者,巴菲特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取得优异的投资绩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使用的是来自保险公司的长线资金。但是在中国,鉴于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保险公司在进入股市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但近几年崛起的一些民营中小保险公司,有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行中短期限的“万能险”上,实际上是以此为平台来融资,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在这里,一方面存在极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则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干扰,并且也给股市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所以,海外成熟市场上的那种“投资+保险”模式,在这里就走样了,而随着那些保险公司的大局举牌,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出来,最终导致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结果就是,险资的举牌热瞬间退潮。

  回头来看,险资举牌热的退潮,并非什么坏事,这是市场发展过程的一段曲折,表明非规范的资金及其投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长期来看,险资的入市是一种必然,在合规的背景下举牌上市公司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是像现在这种有违于理性原则以及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样子。对于投资者来说,从险资举牌退潮这件事情上,还是能够感受到加快规范市场的必要性,这是保护投资者,有利于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当然,那种跟着险资举牌事件盲目炒作股票的行为,现在恐怕是要付出代价了。

  (金融投资报 申万宏源证券 桂浩明)

发表于 2016-12-1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4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24 00:42 , Processed in 0.097972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