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买房,也想让房价下跌的幅度大些,但我认为地产价格不会因这次加息有大的变化,中长期向上格局未变。 中国的地产有别于许多国家,成因复杂。种种成因,诸多论证,各有千秋,都能自圆其说,但总觉有什么关键的因素没考虑到。
我认为:中国过去作为第一个和时间最长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人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到明朝到达极点,失去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力,这不同于其它西方国家,不是由经济因素决定,而是由经济外的因素决定。当今,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户籍的束缚力已殆尽,众多人口中富裕人群向条件好的大中城市转移已成趋势,加上通胀,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使庞大的资金在此运作,这是政策的漏洞。
解决办法: 1.加强计划性,不能放任市场化。计划性和市场化相结合中,大有文章可做。 2.强调计划性不能只注重保障房,在于正确的市场化。仅对低收入人群实行的保障房政策应取消,这是不公平的,是有违公平竞争这个社会进步根本动力的做法,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只能带来不必的争论和不平,人民失去前进的目标和进取心,而且许多买保障房的人是有房的,比中关村没及时买房的白领都富,这是不争的事实。 3.运用公积金帐户,通过贡献度来决定折扣让利的比例,是相对良性的公平竞争,(对基础科学一类清水机构,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收入应高于房地产行业收入数倍,因为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声明我不从事此行业。)政策的制定不能是讨好社会中某一人群,而是公示一个让大家共同奋斗,相对平等竞争的准绳和目标,特别是房地产这种决定每个人一生贫富的关键。否则,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让人不知所措,是社会动荡之源,是很危险的。 4.全面考量房地产在国家发展中地位比重问题。德国的人口密度不小,但长时间房地产的利润5%。一个国家靠房地产为主业,靠钢筋水泥建立起来的繁荣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时而已。动力必然在基础科学、科技研发、科技与产业资本的密切配合,而这不是空喊出来的,利为先。无利不起早,请问一个才华出众的毕业生怎么选,房地产?基础科学?干什么都会优秀,他有这脑子,你说他怎么选,一个人?一批人呢?全民的理想都是这样呢,可悲! 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不能看中国香港地区,而是看世界强国,强国的强国之路、强国之策。本质区别:地区与国家。 房地产业因其暴利,无疑已被推到决策的首位,没有根本上的大动作,仅靠目前加息一类(房产税也不行)的政策,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其凶猛的资本特性的。而这种决策,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千秋万代。 没想过发关于房地产的话题,见加息的评论,一时即兴之言,不妥之处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