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1481|回复: 16

比扁鹊医术更高的人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扁鹊的生平
    扁鹊是谁啊.我想但凡有一点学识的中国人都不会不知道.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讲故事,还是有必要把他的简历说说.


        如果说张仲景被我们称之为"医圣"的话,那么扁鹊就被称为"医祖".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扁鹊在人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引起了有些既缺医德又缺医术的“同行”的嫉恨。相传,秦国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便派人刺杀他。
        一代名医虽然死在了一个卑劣小人的刀下,但他的卓越贡献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既然我们知道了扁鹊有这么出色的医道,但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如果比较起来,扁鹊的大哥其实医术要远远高于他,那为何这么说呢?

扁鹊的大哥


        下面这篇文章摘自于《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下面,我们翻译一下这篇文章:
        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 3 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 ”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的时候,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反而觉得他的治疗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经严重的时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用麻药让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大家一定看过<刘太医谈养生>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备受某些人的指责,但是其强调的总体观点是正确的.刘太医强调,过去的太医,为了保住全家的身家性命,尽可能的让皇帝及贵族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于是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这个养就是养生.这个观点也符合<黄帝内经>的上医治未病的思想体系.因此,扁鹊说他大哥医术高,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
      就像二八定律一样,学生考试考100分的是少数,商人经商挣大钱的是少数,同样,懂得养生之道,能够长寿之人也是少数.只是了解这个道理的人虽多,但身体力行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讣告上写的都是:XXX,因病医治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去逝.而极少像宋美龄那样在睡梦中自然死亡.

高慧英博文


       高慧英,点点分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原中里巴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芝加哥大学MBA。《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和音像制品的总策划。
正在开发中的点点健康网:http://bbs.diandianhealth.com/forums/list.page

        这篇博文是10月29日发的,在文中,畅谈了她的健康理念.介绍给大家,想必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

你的健康价值无限 (2008-10-29 23:02:37)
标签:杂谈 健康 金融危机   分类:健康

        云淡风轻,秋月无边,站在长江渡轮的甲板上,任风吹起了我的长发,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放眼望去是波光粼粼的江面,在灯光的映照下或明或暗。此情此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Life is good。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这种生活的美好。人在旅途中,与朋友聊天,得知国内某著名健康机构的掌门人已是胃癌晚期,不禁唏嘘不已。我与该掌门人有过几面之交,他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便罹患绝症了?这对他所从事的健康事业无疑也是一种讽刺。想起了一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语:假如失去了健康,就算拥有了整个江山又如何?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有位朋友全身湿疹急发,去医院开了龙胆泻肝丸,之后打电话问我有什么补充办法。既然医生为他开服龙胆泻肝,应该是判断他肝胆湿热。于是我让他每天早晚各喝一碗山药薏米绿豆粥,外加敲胆经200下。两周以后见到他,问他的情况。他说吃药吃粥加敲打3天后,症状有所减轻,不那么难受了,后来也就没有坚持。我问他为什么不坚持,他好像很委屈地说:哎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有多忙。我哭笑不得: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何况伤疤还没好呢

        不过世人大抵如此,总是在身临绝境时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总是在失去健康时才感觉到健康的重要,就像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到时过境迁,所有当初的豪言壮语和痛下决心都变得烟消云散。也许这就是管理学所说的recency effect吧。而这种现象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职场人士来说更为普遍。我们往往忙着赶路,却忽略了赶路的目的。最近全球经济萧条,房地产业遭受严重的打击。一位业界的朋友也惨遭磨难,一方面落成的房产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需要还清,资金链面临崩溃的危险。朋友有些急火攻心导致冠心病突发。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目光有些呆滞,神情沮丧,与之前的神采奕奕判若两人。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大萧条期说过的一句话:除了恐慌,我们无所畏惧。看起来恐慌的确是健康最大的敌人。我带了本《道德经》给他,并对他说:“记住,在人生的诸多元素中,只有健康是1,其他比如名利、财富、地位等等都是0,有了健康,其他的存在才有价值。”

       也许当大难临头时,我们的恐慌也莫过于此了。事实上,经营的困难也好,身体的疾病也好,如果我们及早预防,完全可能避免泰山崩于前的恐慌。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某某人平时看起来生龙活虎,突然间就大病不起甚至英年早逝。比较知名的例子要算相声演员侯耀文和小品演员高秀敏了。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平时过渡透支了体力和耗费了气血,以至于来不及生病或者没有能力生病。一旦身体的能源耗竭,就不受我们自身控制了。

        我们的身体是很有智慧的系统,它时时向我们发出预警。这里提供几个简单易察的方法帮助您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只要您平时稍加留意,健康就会一直属于您。
    方法一:看指甲是否有纵纹,纵纹重不重。中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如果指甲的纵纹很重,说明您的肝功能已经受到较大的损伤,您可能有熬夜的习惯,该注意早睡早起了。
    方法二:看脚底是否有弹性,用手按一下脚底,看凹陷处是否很快能够平复。中医中肾属水,如果很长时间脚底凹陷处不能平复,则说明您的水液代谢和气血循环功能受损,需要补肾补血,您可以经常练练金鸡独立了。
    方法三:按一下心包经的阻滞点,感觉一下疼痛的剧烈程度,如果疼痛剧烈,就说明心血管有所堵塞,心脏供血有些不足,需要经常揉揉心包经了。
    如果同时出现上述三种症状,说明您已经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了,所以一定要马上采取行动了。

        发这篇文章时,收到上面住院那位朋友的短信,他已出院2周。他在短信中说:“谢谢你带给我人生和健康的启迪,我现在很开心,就算一切从头再来,我依然会坦然面对,因为我已经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我相信他所说的健康不仅仅指健康的身体,更指健康的心灵。《道德经》讲“祸福相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下面,我给大家转一篇博文,看看她的健康理念,相信会对我们的思想会有所启发.此人是谁呢?看过之后,相信很多中医爱好者就知道了.

上医治未病


我和高慧英有过两次接触.最近这次,我们深谈了好几个小时,在对健康的理念和产业发展上,我们的思想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我相信一点,人只有失去了的东西,才会珍惜.对于健康也是同样.
        如果我们分析《魏文王问扁鹊》.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几乎绝大部分的人,只关心疾病,不关心健康,非到一病不起的时候,才想起医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会被人记住,而他大哥早已经被人遗忘的原因.
        但事实上,<黄帝内经>强调的是上医治未病.也就是说.最好的医生是让人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在对待健康上,是要钱不要命.如果你提醒他,该注意健康了,他一定会告诉你他一没时间,二没钱,但真的到躺倒在手术台上的时候,他钱也有了,时间也有了.
        其实这个问题,古已有之.为此扁鹊提出过六不治.也就是说凡有下面六种情形的人,是不用给他治病的,那哪六种人呢:即“骄瓷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得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其中第二条就是要钱不要命.
经常看本站文章时,一定会记得我经常提起的K大夫.K大夫在与我聊起医生和病人关系的时候,他告诉我,咱们不能做扁鹊的大哥,咱们还是要做扁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人愚昧.人只要快死的时候,才会听的进别人的意见,你想让他拿多少钱,多少时间来与他换命,他都会换.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就不会听进你的意见.你让他在预防上花一分钱,花一小时的时间,他也会觉得亏.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前干事长钟道恒博士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应该去“两院”,然后你就会明白,人应该怎么样的去生活。这“两院”是什么呢,就是医院和法院。
        如果你在医院住过,你对人生的价值,一定会有深刻的感悟和重新的认识;同样,去过法院的人,也会知道自己的社会行为准则应该怎样的。但是,每个人自己问一下自己,在你的社交圈子里,你有医生朋友吗?你有律师朋友吗?这些人平常可能用不到,但真到用时,一时又找不到。这才导致了有病乱投医的情况不断发生。
发表于 2012-10-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高手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扁鹊医术更高的人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