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兴国湘潭两地分,为民奋斗献终身。相逢曾是不相识,同是命中“犯杀”人。
1955年9月下旬,午夜,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书房。
身着肥大睡衣的毛泽东,在书房中缓慢地踱着步,指尖的香烟又快燃尽了,满屋中飘散着浓烈的烟草味。肖华坐在书桌旁的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两臂担在膝盖上,手中的茶杯有些轻轻晃动,茶已经快凉了。
毛泽东站定,慢慢地坐在沙发上,他盯着肖华看了一阵,说:
“不知为什么,今天忽然想同你这个年轻人谈谈你我的家世。”
说话时,毛泽东神情默然,声音沉重。
“你我都犯杀气,当了一回共产党,我家死了六口,你家死了四口。”
一个沉重的话题,使他们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毛泽东点燃了一支烟,向坐在身边的肖华问:
“几点了?”
肖华抬手看了看表,说:
“一点半。”
毛泽东略带歉意地笑了一下,说:
“我们说得太久了,已经快三个多小时了。”
肖华连忙说:“跟主席谈话,不觉得时间的存在了。”
“困吗?”
“一点都不,我平时睡得也很晚。”
毛泽东说:“在我们湘潭,老百姓有句老话,‘子午觉,不得少’,半夜三更找你来拉家常,很不应该呀!”
肖华诚恳地说:“与主席一席话,受益匪浅。”
毛泽东笑了:“果真如此,我可要时常夜叩府门了。”
肖华也笑了:“我招之即来。”
毛泽东望着肖华,眼中充满了关怀和期望:“你很年轻,经历过一些事情,要好自为之。”
肖华点了点头,在这位伟人面前,他觉得自己的内心是纯净透明的。是的,他跟随着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无数的艰险,他为毛泽东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所折服,为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就在几天前,肖华刚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年,他才39岁。
他记得当年,毛泽东把他这个兴国县里的苦孩子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所说的话:
“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
一晃,19年过去了。1974年9月。国庆25周年前夕,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被送到毛泽东手上。毛泽东看完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就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过修改的名单又送到毛泽东的面前,毛泽东看后又退回去,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谁也不知道毛泽东为什么不同意这份名单。9月29日,名单第三次送上,毛泽东盯着名单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手添上了两个名字:肖华、刘志坚。
肖华不止一次地说:“我肖华能有今天,完全是党、毛主席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