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炒股要尊重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钱借给自己看好的公司做生意。公司生意做好了,投资者当然有好处。
——受访股民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A股大盘指数节节攀升,迭创新高。伴随着这一波火得发烫的行情,不少人发现,身边的股民多了起来,炒股成了人人热议的话题。进入4月,日均新开账户超10万——这个数字不由得让人惊叹。从大妈到90后,白领到大学生,一拔又一拔的人满怀希望杀进股市。
日前记者走近股民,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在股市浮沉中的喜怒哀乐。
武明 24岁
股龄不到1个月
同学聚会
大家都在谈股票
武明出生于1991年,去年大学毕业后走入社会,说起自己为何投身股市,他笑笑:“一开始有些无奈,后来渐渐觉得炒股是对的。”
之所以觉得“无奈”,是因为武明进入股市是父母的要求。“我家人是在2007年股市6000点时进去的,他们也不懂,看别人炒得热闹就忍不住了,”他说, “刚入市不久,股市就大跌了,满仓的股票全都被套牢。”怀着极大热情和憧憬进入股市,但刚一进门就被打得头破血流,这让武明的父母失去了炒股的兴趣,接下来这么多年,不论行情怎么样,他们对手里的股票一直都不闻不问。
直到今年3月份,眼看着股市又红火了起来,武明的父母对他说,让他接着炒下去,输赢都无所谓。“一开始我不太愿意,我刚工作,又要谈恋爱,哪有时间?”但耐不住父母软磨硬泡,武明在今年3月底接过了父母的账户。他说:“当年他们投了20万,我接手的时候只值14万多。”
武明买股票的胆子颇大,短短10多天,他账户的资产总值就到了17万。“10多天就赚了快3万元,这感觉真是爽。”武明说,“这下我算是有些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在单位,和老员工们也找到了共同语言。
除了赚钱带来的快感外,另一个变化也让武明觉得自己投身股市是个正确的决定。“最近同学聚会,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炒股。”他说,“幸亏我还算入了门,否则真是不知道聊什么。”
这次聚会让武明感到,90后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股票改变着。以前同学聚会,总感觉大家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团体,但现在所有人都参与到了同一个话题中。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至少在下午3点之前,下降了。“以前一划开手机就是刷微信,玩游戏,现在拿起手机就看股市。”武明觉得,股票也许不会赚大钱,但它给他打开了一扇窗,让周围的人有了共同话题。
齐强 45岁
股龄15年
抽烟从
一包20元涨到50元
2000年,齐强位于南京城郊的家拆迁了,拿了新房,也拿了点钱。
齐强和妻子文化程度都不高,工作只能用“养家糊口”来形容。突然手上有了几万元闲钱,夫妻俩一时有些意见不一。“老婆意思是放到银行吃利息,比较稳妥,”齐强说,“我主张放到股市里面,能赚多点钱。”
“那时真的什么都不懂,投资和理财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新鲜的词。”但最终还是一家之主做了决定,齐强把三四万元钱全都投进了股市。
“买的几只股全都被套住了,”齐强说,“有两只股跌得还剩一两块钱,那时候感觉真是不好受哦。”被套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7年,那一波牛市,总算让齐强找回了一点本。
“前期就算是交学费了,到了2007年涨上来时,我又陆续往里面投钱,”齐强说,“最高点的时候,真是赚到了钱。”但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之后,齐强的股票再次被深深套牢。“这一套就到了去年。”齐强说这些话的时候,情绪也似乎跟着股指的涨跌在起起落落。
说到去年年底开始的这波行情,齐强花了近5分钟时间,给现代快报记者分析了他的判断,一连说了很多术语后,最终他的结论是——机会来了。“这么多学费不是白交的,我的感觉就是,机会来了。”
感觉,这个词在齐强的口中屡屡被提及,“你说我不懂股票吧,多少是懂点皮毛,你要说我懂,有谁是真正懂的呢?”他说,“所以我就特别在意感觉这个东西,感觉对了就买,感觉不对就卖。”对于这套理论,有的同事觉得齐强“阴险”,自己吃独食,有的同事则十分赞成他的“感觉说”。不过不管怎样,齐强赚到了钱。
“我就是短平快,赚了钱就跑,我又不指望发大财。”齐强说自己炒股,只为了改善一下生活。而最近半年来,改善还是很明显的,齐强日常抽的烟,已经从20块一包,提升到了50块一包。“老百姓要懂得知足,每个月有点小钱赚,多好。”
|
|